中國工藝美術大師、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、高級工藝美術師顧永駿同志出生于藝術世家,從小受到中國畫藝術的熏陶。自一九六二年進入揚州玉器廠以來,他從事高檔玉器精品創(chuàng)作設計工作已近四十多個年頭。
顧永駿同志具有較高的藝術素養(yǎng)和扎實的基本功,他博采中國畫、牙雕、石雕、木雕等姐妹藝術之長,廣泛閱讀歷史文學名著和古詩詞,并將玉雕技藝與之揉合,多年來在繼承傳統(tǒng)的基礎上又在題材、結構、技法上不斷創(chuàng)新。他創(chuàng)作的產品構思新穎,造型優(yōu)美形成了秀麗典雅、玲瓏剔透的藝術特色。設計創(chuàng)作了一件又一件聞名遐邇的玉雕佳作,為揚州玉雕贏得了很高的聲譽。如:白玉《戲鸚鵡》、《三星對弈圖》、《瑤池赴會》、《夜游赤壁》等12件作品先后榮獲?。ú浚﹥?yōu)質產品獎和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優(yōu)秀創(chuàng)作設計獎、希望杯獎、國家珍品金杯獎。2002年白玉《潮音洞》獲首屆中國玉雕作品“天工獎”金獎,2003年在中國玉雕、石雕作品“天工獎”評比中,白玉《漢柏圖》獲金獎、黃玉《潮音洞》獲銀獎,2004年白玉《童子觀音》獲中國玉石雕刻作品“天工獎”優(yōu)秀作品獎。
“山籽雕”,是我國傳統(tǒng)玉器中一個風格別具的名品,它體現揚州琢玉藝術獨有的特色,這種精巧的技藝至清代中朝以后逐漸失傳。一九七七年為了恢復這一題材,揚州玉器廠組成了技藝攻關小組,顧永駿大師是其中成員之一,他們認真分析研究工藝技法,夜以繼日,通過從簡到繁的實踐,終于突破難點,使山籽雕工藝得以恢復,并得到同行專家的一致贊譽。他創(chuàng)作設計的大型碧玉山籽《聚珍圖》成為山籽雕的代表作,作品以其構思之巧、造型之妙、工藝之精、手法之奇達到了巧奪天工出神入化的程度,被國內外專家譽為罕見的“東方之瑰寶”,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欣然為之題字“妙聚他山”,專家們認為:“揚州的碧玉山《聚珍圖》是一件很難得的繼清代《大禹治水圖》之后二百年來又一件稀世珍品。1986年10月參加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評比,碧玉山《聚珍圖》榮獲榮譽獎國家珍品金杯獎,該作品現已被中國工藝美術館作為國家珍品收藏并展出。
博采眾長,勇于探索是他的特點。1996年,他創(chuàng)作設計的青玉山《漢柏圖》,突破了山籽雕的傳統(tǒng)處理手法,特別是在題材上有了較大的飛躍,以奇特的四棵漢代柏樹為主題,作品透出的寧靜、清幽、莊重、崢嶸、蒼勁的無窮理念,產生一種巨大的震撼力,讓人親之、敬之、崇之、仰之。這件無比厚重之作,又一次在全國玉器界引起了轟動。
顧永駿的作品就是這樣在繼承中創(chuàng)新,又在創(chuàng)新中繼承。近年來,他創(chuàng)作的白玉外型雕《文成公主入藏圖》,大型白玉山籽雕《佛國圖》、黃玉《潮音洞》等都以較高的經濟價值和藝術價值贏得了客商的贊譽,受到了專家及同行的高度評價。
顧永駿同志是一位具有較高藝術造詣的中青年專家,在社會上也有較高聲望。他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,他關心的是揚州玉器廠的興衰;他坦然地希望“長江后浪推前浪”玉雕事業(yè)后繼有人,并主動提出培養(yǎng)新的設計力量;他注重對青年藝徒的思想品德教育,為培養(yǎng)玉雕新秀作出努力。由他傳授并培養(yǎng)的青年玉雕設計員薛春梅已嶄露頭角,近兩年不斷有新品推出,成為我省年輕的工藝大師。
由于其成績卓著,他多次被評為優(yōu)秀共產黨員,先后榮獲 “江蘇省先進工作者”、“江蘇省五一立功獎章”、“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”、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”、“全國旅游系統(tǒng)勞動模范”等榮譽稱號,受到了國務院領導的表彰和親切接見。1992年享受國家級政府特殊津貼,并連續(xù)當選為全國第七屆、第八屆人大代表。